不久前,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與廣東火電工程總公司在上海簽署了一臺SCC90000(900噸)履帶式起重機的購銷合同,這一總額逾1億元的項目,意味著我國超大型履帶式起重機的噸位紀錄被再次刷新。
在我國的起重機(ji)械市場中,350噸以上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多是由國外起重(zhong)機廠(chang)家所制造,而國產履帶式起重機多集中在中小噸位,目前已經投入市場的由我國企業自主開發研制的噸位的起重機是由中聯浦沅制造的QUY600,其起重量可達到600噸。
三一重工此次900噸起重機的研發,填補了我國在超大型履帶式起重機方面的空白。徐工重型、撫挖、中聯浦沅在噸位上也較前幾年有了一個巨大的提高,“中國制造”開始沖擊由世界品牌所把持的大型履帶式起重機市場。
建設項目陸續上馬 催熱吊裝市場
“目前我國的液壓履帶式起重機市場正在呈現不斷發展的態勢,這與國家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撫挖銷售公司總經理張劍說。
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對能源需求日益增加,石化、火電、核電等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十一五”期間,中國石油計劃投資1800多億元,建設大連石化、獨山子石化等7個世界級千萬噸級煉油基地;我國電力裝機年均投資5000億~6000億元,根據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的到2020年要形成4000萬kW的核電發電能力,除去現有的850萬kW,核電新建項目的規模約有3200萬kW。這就意味著中國在未來10幾年中將建設大約32個百萬千瓦的核電機組。此外還有鋼鐵、化工等行業的新項目開工建設……
這些項目的開工建設催生了大型吊裝工程設備的市場繁榮,而相對于其他類型的起重機,如抓斗起重(zhong)機、碼頭起重(zhong)機,履帶式起重機具有的接地壓強小、轉彎半徑小、可吊重行走等作業優勢使其成為大型吊裝工程的首選。如此強勁的市場需求,履帶式起重機的發展空間被業界一致看好。
然而自1978年利勃海爾在北京設立個辦事機構向中國提供履帶式起重機起,近30年來,在國內履帶式起重機市場的舞臺上扮演主角的一直是歐美日品牌,特別是在大中型履帶式起重機方面,更是被牢牢控制在國外企業手中。在北京燕山石化工地上美國馬尼托瓦克起重集團的1000噸級M21000將完成900t左右起重量的吊裝;德國利勃海爾LR11350履帶式起重機成功吊裝總重1206t的中國石油天然氣建設公司的石化加氫脫硫裝置的反應器,創履帶式起重機在中國吊裝新紀錄。
面對國產履帶式起重機的市場空白,以撫挖、徐重、三一和中聯浦沅為代表的國內骨干企業已開始向中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發起強勢進攻。2005年,徐重300噸、撫挖250噸、中聯浦沅200噸履帶式起重機相繼成功下線;2006年5月,三一重工研制成功SCC4000(400t),成為當時國內企業制造的噸位履帶式起重機,但這個紀錄半年后即被中聯浦沅的QUY600(600t)履帶式起重機打破;現在三一重工已經開始向900噸的目標進軍……
上海三一科技的副總經理劉金江說,如果市場有需求,他們還會繼續研制更大噸位的履帶式起重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