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是世界大的水電工程,位于西陵峽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里。2010年7月19日,三峽大壩將迎來一次峰值在65000立方米/秒左右的洪水。堪比1998年長江三峽河段的高峰值,這也將是三峽水庫建成以來所面臨的規模的一次洪水挑戰。
三峽成庫后,長江水流速度趨緩,自凈能力也相應減弱。自從7月中旬長江上游洪水暴發后,洪水夾雜著許多農作物被沖到下游,增加了江面漂浮物的數量。在三峽工程建成以前,長江奉節段的水深只有60米左右。江面較窄,水流較快,漂浮物比較少,不需要打撈。在三峽大壩建成后,奉節水域水深超過160米,江面變寬,水流減慢,造成大量漂浮物在水面堆積。這些漂浮物既污染當地水質,又威脅三峽大壩的安全,一旦有較大漂浮物進入水庫,就可能卡進大壩發電機,所以必須清理干凈。
奉節縣環境衛生管理所面對打撈起來的一座座垃圾山顯得很無奈,面對人手不足而打撈任務繁重的情況,衛生管理所決定借助于機械設備來提高打撈效率。為此遠望港(gang)口起重(zhong)機廠為重慶環衛局設計了多瓣抓斗浮式起重機,該款浮式起重機采用齒條變幅,通過臂架平衡系統、滑輪組補償,可以實現污物的水平位移,實現全過程帶載變幅,作業效率高。多瓣抓斗的設計使得抓取比大,閉合力強,物料充填率高。
首批三臺多瓣抓斗浮式起重機運抵奉節縣環境衛生管理所,投入到機械化打撈漂浮物的工作中。相比之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奉節段三峽水域環境的污染整治也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三峽沿線的污物打撈也紛紛借鑒奉節段的成功經驗,擬將多臺起重機(ji)械投入打撈工作中使用。